在馬祖的第二天早上, 老爺特地起了個大早, 自己騎車去民宿附近逛逛, 回來時很開心的跟我分享他發現一個很不錯的地方~鐵堡~
鐵堡位在南竿鄉仁愛村鐵板海邊, 在凸起的礁岩設置有步道及齊全的站哨空間, 除了警備的射口,砲台, 連寢室, 廁所, 廚房都有, 也有提供給配有軍階的軍犬安置的空間. 在戰地軍管時期, 這邊也是重要警備位置, 因為不時會有對岸的水鬼摸哨, 岸邊也插滿了碎玻璃,鐵條......等等的防衛措施.
以綠色迷彩打造的海上堡壘, 在陽光下閃耀著軍綠色的光芒,
現在看似平靜的海, 在軍管時期可是戒備森嚴, 氣氛嚴肅.
鐵堡內有彈藥庫房,會議室,起居空間及砲台, 還有軍犬地舍房, 在當時是駐紮的重點區域.
結束鐵堡的行程, 沿著津板路騎往南竿遊客中心, 南竿遊客中心同時也是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區域. 在這個太陽無比熱情的天氣裡, 吹一下冷氣降低溫度是必要的~這裡也有提供高級飲水機可以裝水喔~
機車騎進南竿遊客中心, 會被這一大片的燕鷗雕像給吸引, 看著各種姿勢的燕鷗雕像, 真的療癒呢~
每年的6-10月, 燕鷗便會飛來馬祖列島, 棲息的地方都是列島裡的無人島區域, 自從2000年在馬祖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 , 這全世界已不到百隻的神話之鳥, 來馬祖賞燕鷗的行程已經是愛鳥人士的重大行事曆之一.這邊有可以搭船賞燕鷗的行程, 每次航程約1.5小時, 視當天風浪海象狀況決定是否可出航.
在遊客中心休息一會兒, 走出來前往大漢據點, 看到遠方的北海坑道出口.
於1976年3月完工的大漢據點, 是一座上下共三層的軍事據點, 在2007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參觀.
每個坑道都會列出開放及最後進場的時間, 但拉拉建議大家, 上午來這些景點比較好, 陽氣比較重......
這些坑道都是之前駐守的國軍門, 用手工鑿出來的, 大漢據點這裡的坑道設計非常的通風, 我們當時外面可是氣溫可是熱到人都快中暑了, 但一走進大漢據點的坑道, 是涼風陣陣的舒服感.
在砲台口這裡望向外面, 是美麗的海景, 但遙想當年, 這裡可是要繃緊神經看有沒有敵軍來襲的氛圍啊!
看不到不打 瞄不到不打 打不到不打 彈藥很珍貴, 不要隨便亂打!
看起來很窄的坑道, 其實都可以輕鬆地通過, 算是寬敞的寬度, 畢竟也是要把彈藥槍砲運進來的~
細看這些不規則的痕跡, 這是手工打造出來的耶!
走出大漢據點, 再往另一方向前進, 咦!這個石塊看起來怎麼有點像是側臉阿~
往旁邊一看, 真的有介紹的告示牌耶! 仔細對照, 真的有模有樣喔XD(只是我的照片是逆光拍攝, 現場看的確很像酋長的側臉)
接著要來去北海坑道囉~ 拉拉在馬祖看到這些擬真的雕像, 都會幻想它們晚上是不是會動阿
繞過這個 [海中懸日月 洞裡擁乾坤] 的碑文後就是北海坑道的入口了
北海坑道內,有著當年軍人一斧一鑿的開挖痕跡, 一旁坑洞展示擬真的軍兵人物景象, 請問這個是蛙人部隊嗎?
這邊展示著當年開鑿的景象, 1968年,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「北海計畫」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「地下碼頭」,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,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,當年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,共出動2個師、3個步兵營、1個工兵營以及1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3組,不分晝夜輪流施工,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。當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,除了用炸藥爆破外,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,不少官兵因而犧牲,工程之艱鉅、氣勢之壯闊,堪稱鬼斧神工之作。 也因為犧牲非常多的國軍, 有許多當年參與這計畫的退役軍人, 至今無法再次走進北海坑道, 因為會回想起當時難過的記憶......
因為坑道內少有光害, 所以搭上這邊的搖櫓船, 是可以看到藍眼淚的喔~這是要事先預約的, 在藍眼淚季節的晚上6點半到9點, 有6個梯次可以報名.
位處鐵板海岸線的北海坑道,為一深入山腹,貫穿岩壁,呈「井」字形交錯的水道,水道高18公尺,寬10公尺,長640公尺,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,退潮時為4公尺,步道全長700公尺,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,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,在退潮時才能進入。我們來到的時候還不是退潮的時間, 所以只能在入口處看看.
拉拉看到坑道內的景象真的很震撼! 而水面上的倒影也很空靈.
雖然因為漲潮的因素, 無法走一圈北海坑道, 但看到坑道內的景象, 真的不禁讚嘆當時國軍們偉大的情操及壯舉, 北海坑道絕對稱得上是鬼斧神工! 推薦大家來馬祖一定要來這裡!